
NEWs

我們問光夏,一家獨立書店她最看重的是什麼?
嗯……讓小編來猜猜……對書香世家的她來講,最重要的一定是選書,對不對?
不然就是…選歌!
如果你也是這樣猜,就大錯特錯。想知道答案?一起看片!
(幕後爆料:光夏說,曾經走進一家書店剛巧在播她的專輯,她覺得超尷尬,因此在書店裡的時間她整個不敢抬頭。害羞內斂的她,實在太可愛了。更想知道是哪家書店也這麼愛光夏啊~~)
點進以下連結看影片喔!
2025/09/03

也是夢想:
影帝的拉麵店就剛好在那家書店隔壁
每天拉麵店開門前,等待的人潮會先走進書店
書店裡有個長木桌專門堆放新書
新書上有個手寫小立牌
「隔壁拉麵老闆推薦」
然後每個人都帶著剛買的新書去吃拉麵
多麼美好的景象
點進以下連結看影片喔!
2025/08/27

險,本身帶著不確定性,單看字的長相已經要睜大眼睛小心腳下。
即使行前計畫,路途往往無法預期。然而劉克襄老師卻喜歡腳踏實地的去探險,因險的背後,藏著各種未知的可能。
開書店,也是這麼回事吧?
點進以下連結看影片喔!
2025/08/21

身為資深時尚雜誌人,呂靜雯對美的觸覺特別靈敏。作為《獨書獎》的評審,靜雯特別在意發掘藏於日常中的時尚。
殿堂級作品不應只被供在博物館裡,Cat Walk也不一定只在天橋上 (真的耶,書店的貓店長在書叢間很會走耶)。
來,一起踏上獨立書店之旅,看看不期而遇的,會是什麼風景?
點進以下連結看影片喔!
2025/08/20

聽過《望向未來的書店》podcast或欣賞過各大小獨立書店裡的古典音樂會,一定對吳家恆老師不陌生。
《獨書獎》邀得資深出版人、與書店有深厚淵源的吳家恆出任評審,太好了,我們心裡其實有好多事情想請教。
文學家和音樂家,你到底喜歡誰多一點?
出版難還是賣書難?
說實話,到底你有沒有想過開書店?
還有啊,你跟書店老闆都很熟,要評選會不會很難?
哈哈,考倒你了嗎? 家恆老師~~
點進以下連結看影片喔!
2025/08/14

經營獨立書店和經營獨立媒體,有什麼共通點?
就是要花時間,練功夫,埋鍋造飯,親力親為。
有沒有捷徑?沒有。
這是跑了幾十年新聞,創辦《報導者》的何榮幸,也是這屆《獨書獎》的評審給書店們的寄語。
那個下午匆匆接受訪問之後,何榮幸又趕回自己的崗位,親身向我們示範了要做好一件事,持之以恆的努力是何其不可或缺。
謝謝每位評審帶來不同視角的觀點。
點進以下連結看影片喔!
2025/08/13

這天早上約了《獨書獎》的評審吳聲明到書店進行訪談。他從迪化街的事務所走過來不到5分鐘,還帶了一本多年前在國外逛二手書店偶得的一本舊書,跟大家講起逛書店往往不知道會遇上什麼書的驚喜。那本書記錄了九龍城寨,如今已成為神話般存在的九龍城寨。
聲明對於建築與生活之間的關係非常在意,什麼該存在?什麼該存在而沒有存在?什麼不應該存在?什麼不應該存在卻又存在?
(好深刻的切入點喔,take your time,慢慢消化。)
點進以下連結看影片喔!
2025/08/07

跨界音樂創作人雷光夏,從小已經在作家父親雷驤的藏書之中流連忘返。
光夏在陽明交大教書,這天訪談,剛好安排在著名的《梅竹賽》交大對手清華大學裡的水木書苑進行。在等待拍攝之際,光夏流連於書架與書架之間,轉頭已見她安坐在一旁角落,和煦陽光下,翻閱著剛邂逅相逢的兩本心頭好。
身為《獨書獎》的評審,光夏現身示範了一場美好的書店約會。大家應該很想知道,她到底喜歡什麼個性的「約會對象」吧(^-^)?
點進以下連結看影片喔!
https://youtu.be/zTlsDP3idGw?feature=shared
2025/08/06

經過我們幾個月來的奮鬥,入圍書店影片終於要一波一波上架了。
狡猾的採訪團隊並沒有依照訪談大綱問問題,以完全不專業的態度,就是,跟書店老闆們aka書店背後的靈魂人物聊聊天。
聊開了,就步步逼進,拷問靈魂:大環境這麼艱難,錢又賺不了多少,你們為什麼還在開書店?有想過把書店關起來這樣算了?
撕開一個個老闆的標籤,剝開一層層刻板印象,打開一本本難念的經,我們最後看到的是什麼?
還是魂。
書店魂。
無悔的書店魂。
好難啊,每家書店都獨一無二,《獨書獎》到底要怎麼給呀?
工作團隊不免慶幸的講出心底話:還好我們不是評審團。
哈哈。
(回正題:各位讀者,你多久沒有逛書店?看完片去一趟書店噢。)
2025/07/31

炸彈雨的下午,莫子儀依約前來,全身濕透。
「你又瘦了一圈耶。」
「每次拍戲好像都會這樣。」他回答。
訪談中他告訴我們:「我會為三種不同的自己而閱讀,第一種是演出時的那個角色;第二種是身為演員的我;第三種是為了小莫我自己。」
我們當然對於第三種特別感興趣,才發現優雅的小莫竟然是隻閱讀怪獸,對我們來說艱難燒腦的那些,他甘之如飴,且反覆咀嚼。
透露個小祕密,《獨書獎》評審莫子儀,不僅愛逛書店也愛喝熱拿鐵。
點進以下連結看影片喔!
2025/07/28

《獨書獎》的工作團隊在第一屆從零開始,跌跌撞撞,邊做邊學,累積了不少脂肪 (探訪書店沿途美食太多)。
所以到了第二屆,除了原班人馬,決定多找夥伴分擔「重任」。
歡迎Johnny和維哲兩名猛將加盟。
導演Johnny是來自香港的新住民,曾拍過觀光局廣告片,環島捕捉風光和店家特色。這回導演以mini crew出動,大部分時間只有他一人,司機是他,攝影是他,收音是他,搬運是他,而全程最興奮的,也是他。
維哲是團隊裡最年輕的夥伴,也是全隊最神出鬼沒的人。他是建築師評審吳聲明借調出來的員工,負責現場測繪等角圖,以至書店與所處街道的關係,無聲無息地為每家書店的舞台留下紀錄。
一鼓作氣,為我們熱血 (又貪吃) 的團隊加油!
2025/07/25

我們約了這屆《獨書獎》的評審主席劉克襄老師,到台中的中央書局訪談聊天,因為中央書局與他淵源太深了。他提到小時候爸爸在離書局不遠的大同國小教書,每次都會載著他來看書,在這種情況之下,不期然培養出對書和閱讀的一種敏感。
劉克襄:「就是兒童插畫繪本,我可能會比一般小孩子稍微早接觸,所以我對書、有放書的地方都會有一種,像老鼠看到糖一樣,會去看看。」
啟蒙於微時,難怪老師對書店、對閱讀有這麼獨到的見地。
第一支老師的影片,就夠讓我們起雞皮疙瘩了。來,一起看。
點進以下連接看影片喔!
https://youtu.be/7SpIdfGS15E?feature=shared
2025/07/19

機長的話:
要辦好一個獎,不能只有一個視角。
我們很榮幸找到劉克襄老師擔任第二屆樹梅《獨書獎》的評審主席,然後幾個業別的翹楚也都各就各位了。
有次劉克襄老師告訴我,為了去一家書店講講座,他設計了一條走5個小時的路線,一步一腳印,大汗淋漓的走到書店,以他獨特的方式,與城鎮、與地方、與獨立書店產生連結。
也太可愛了吧。
我在天上飛,他在山上走。
那我放心了。地表上的事情,就交給大家了。
2025/07/17

機長的話:
第一屆樹梅《獨書獎》的主題是「尋找書店之美」。第二屆呢?
真傷腦筋。
後來我飛了一趟日本。落地後想去浴場放鬆,走著走著肚子餓,就走進橫町裡一家拉麵小店吃了一碗熱騰騰的醬油拉麵。
喝了一口湯頭,突然靈光一閃:
如果沒有背後的靈魂,一碗拉麵不就只是裹腹之物而已?
如果沒有背後的靈魂,一個空間不就只是四面牆而已?
如果沒有背後的靈魂,一家書店不就只是樣品屋而已?
有了有了,就一個字:魂。
哈哈,吃飽就出發吧。
這一屆我們一起去抓書店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