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見書店

見書店

不輸給雨

楊雅萍

宮澤賢治有一首詩,叫<不輸給雨>,也出了一本繪本。我覺得我們的共同特質就是不輸給雨天。

基隆是一個很令人煩躁的地理狀態,也可以說是天氣狀態,只要下雨的時刻,大家就不願意出門,然後可能心情會鬱悶,沒有陽光啊。但是基隆這個城市,它一直充滿韌性,不管是從過去很風華絕代的時候,一直到現在,可能中間有比較落寞的時候,然後到我們這一代,也許是它準備要奮起的時候。我覺得基隆人,也許我們的血液裡面的成分可能就帶一點點鹹,然後帶一點點潮濕,可是我們其實有抵抗的韌性。

其實我們在成立一間書店的時候,並不知道會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感受,然後我們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往前走,我覺得書店的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往前走。

常常會聽到別人說,它是一個黃昏產業,它沒有未來。我們有在思考這個問題,如果說你用資本主義的角度來看的話,它怎麼樣都是不足的,你每一年要追求成長的,你的業績的趴數什麼的,我都覺得那個是不可能的任務。就是我有朋友在百貨公司上班,他每一年的成長而要達到百分之五十,我就覺得哇他超級誇張的,但我不要過那樣的生活,我要過的是另外一種生活,我可能每一年只要持平就好了,就是我的收支可以平衡,我就足夠了。

在地書店提供的是,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的選擇。

每當有人說我是一個夢幻性格的時候,我就超不服氣的,我覺得我工作很認真,然後我很努力。在比較年輕一點的時候,會覺得夢幻好像是一個貶義詞,你很浪漫啊,你很夢幻啊。可是在開完書店之後,我就發現我之所以會認為它是貶義詞,是因為我對這個詞性不夠了解。

在基隆的市區的街邊開一間書店,這件事情本身就夠夢幻了。也是一個很實事求是的過程。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是各種挑戰,解決各種問題,其實在這個過程裡面是沒有時間夢幻的,就是沒有時間浪漫。但是你開成了之後,從外面的角度換一個視角來看,這就是一個很夢幻的片刻。

二十四小時的書店,也是一個很夢幻的時刻。

那時候因為疫情剛過,我們很擔心疫情過了之後就被遺忘了,就是你經過了一個長時間的生活型態的改變,你很容易就被忘記了。剛好是選完基隆市長,他在那個選舉公報裡面有寫說他會引進基隆的大型的二十四小時書店,我們就靈機一動,那不然我們先來做啊,就是搶在他前面。

當時覺得有一點點好玩,然後有一點叛逆。就是你瘋瘋的,就會帶動身邊的人,也跟你一起瘋瘋的,然後他們就覺得好像做這些瘋瘋的事情,好像也沒什麼了,就是滿有趣的。

本來沒有想到有那麼大的成效,就是基隆市政府也對我們釋出了很大的善意,給我們很多的支持。再來就是客人,因為那個時候剛好遇到信義誠品要熄燈,居然卻有一個地方的小型書店要做二十四小時,他就會想要來看一看。我們那個時候每一天的業績都破萬了,你知道在一般的獨立書店,業績破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覺得再往回看,就覺得自己到底做了一個很瘋狂的決定。

到底可不可以做夢呢,我覺得是取決於做夢的人本身。就是有些人會很害怕,就是我做了夢之後,我會不會回不去,我會不會就是從好夢轉換成噩夢。我覺得做夢的人必須要有很強的核心,你要hold住自己的夢,你要讓它延續下去,不管是醒著做夢,睡著的時候做,還是辛苦的時候,還是夢幻的時刻的夢境。我覺得那個核心要是非常堅強的,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你要相信自己可以。

決定這個夢的方向,是夢境本身並不是夢幻本身。過程裡面都是血汗,大家都很辛苦。要挺得過那個辛苦,我們才能真的成為一個造夢者。

這個空間,它是一個交流的場域,我不一定要你進來跟我是同樣的意見,是同溫層的。因為是異溫層,我們才有可能互相影響。其實如果說是你要擴大你的價值,然後你覺得閱讀是重要的,你覺得鄉土教育是重要的,你覺得其他事情是重要的,你就必須要透過異溫層的交流,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所以那時候才會有開這間書店的想法。

我覺得還好我開了書店,就是我們透過這個環境,不斷的再重新認識自己,就是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的缺失在哪裡,然後我真的要追求的是什麼。就是它可以讓我不斷的修正自己,讓我變成更像自己喜歡的樣子。

基隆市仁愛區仁二路236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