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瑞成書局

瑞成書局

是一個招牌,也是一個包袱

許永奕

對我來說它就是一個家。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在這邊長大。所以對我來說它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

小時候人家會問說,你家書局喔,你們是什麼書局?瑞成!他就說沒聽過,從小到大都這樣子,不知道的人就不知道。因為大家會認識瑞成就是宗教書局,那它是一個招牌,也是一個包袱,相對的,就是阻隔掉對於宗教沒興趣,或者是不同教派的人。網路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其實這類的東西比較難找,畢竟比較小眾。蠻多人會問我說為什麼我們書局能開到一百年,我覺得也是當初創辦人設定的,就是以小眾的市場去主打,這樣子跟一般的書店比較不一樣。

叔公那時候受到創辦人母親的影響會有一些善心的舉動,像是會請一些那時候所謂的「善知識者」,現在大家比較了解,就是名嘴,在綠川邊宣揚宗教、孝悌的這些故事。除了蓋台中的佛教蓮社跟時光圖書館,也曾辦育幼院,幫忙照顧一些比較困苦的小朋友。

我是第四代,如果下一代他們未來有興趣,那我就會讓他們傳承。如果他們沒有興趣,其實我也不會去逼迫他們,因為畢竟書店它不像一般店家,書局,比較像是在推廣文化,你如果沒有熱情,或是說你沒有那個使命感,那其實你很難去把它延續下去。

壓力應該是現在的大環境吧。對於書的需求已經沒有那麼多人了,他們會覺得網路吸收的知識或是什麼已經足夠,可能就對於書的需求會比較減少。

我們賣的東西也比較有區別,是跟一般的獨立書店比較不一樣,就是量體大,我也會覺得說我們卡在中間,就是有大型連鎖書店的不好的地方,又不像獨立書店,它可以透過店長或是主理人的一些風格選書,去抓取你的粉絲,我們比較沒有辦法做到,因為客人相對來講會比較多一點,所以你可能沒有辦法坐下來跟他分享說這本書適合你。

我們會比較偏向所謂的目的型購買,就是你想要找什麼東西,你有甚麼樣的需要你再來找,所以比較不會有所謂的逛逛書店這樣子。瑞成書局是百年的書局了,百年老店必須要去符合現在這個時代的轉變,必須要做一些調整。畢竟現在的大環境就是我們講的誘惑或什麼太多了,資訊太多了,如果你不為你自己去發一點聲量的話,就不太會被人家看到了,所以我們可能就是盡量在行銷這方面多加強。我們在重新裝潢之後,把它定位在生活的提案者,因為我們覺得現在這個網路手機那麼發達,接受資訊太快,並沒有辦法去消化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莫名的煩躁感,甚至你會覺得說你的朋友或是你同事在討論個話題,你插不上話,就會覺得好像跟人群或社會脫節,所以你好像什麼東西都想要快速的去瞭解,但是你會從書本裡面去了解到,其實人的大腦還沒有發展到可以那麼快速的去處理這些事情,所以你就會變得囫圇吞棗,或者甚至去蒙蔽我們所謂的獨立思考。

怎麼樣把它繼續經營下去,畢竟都已經一百多年了。就是讓瑞成變成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可是這也不是我們講的,也是需要外界去定義,說這書局到底有沒有必要存在,我們當然是希望讓每個人有不能沒有它的那種感覺,可是這就是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跟目標了。因為就像相機,當手機出來,相機就慢慢的沒有了,可是它就會變成一個精品的存在,就是它們會更專業。所以書我覺得往後應該也會變成這樣,就以紙本書來講,它會變成一個更獨特、更專業的存在,它不會不見了,當然會慢慢的變少或是什麼。

台中市東區雙十路一段4-33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