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二手書店


血統不是問題 真正的是認同
羅素萍
我常常會說,很感謝二十一年前決定來台東的自己。也會謝謝我先生,因為是他決定要來。然後我自己又喜歡冒險。
其實剛開始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可是我們真的感受到台東的不同,這幾年就覺得說打開五感之外,甚至整個方向已經連結到千年前我們這邊的祖先了。他們看到海洋不會覺得是阻隔,反而是勇敢的出去嘗試,沒有GPS他就觀星,感受到風,還有浪的味道,找到方向就出發了。那個南島語族的概念,我覺得超厲害的,為什麼千年前人類就有這種能力,那我們現在擁有更多,反而是失去那些了,慢慢要去把我們的天賦找回來。
一開始書店沒有名字,我也不強求,因為在台東,我自己覺得一切就是隨著緣分走。然後開了可能有一年吧,來了一隻貓叫晃晃。我的朋友跟我說他撿到這隻貓的時候,牠就生病,他把牠治好之後,發現牠已經走路不平衡了,會搖搖晃晃,所以幫牠取名字叫晃晃。看牠的個性蠻大方的,很適合在書店空間,可是也因為牠是街貓,所以牠喜歡往外跑。我們也會擔心牠耳朵聽不見,會受傷會意外,那這一天也果真到了。晃晃離開之後,我很難過,因為牠是我第一個遇到的生命流逝,也讓我覺得說,原來好好道別是比較重要的。後來也因為晃晃這個字,我們有了書店的名字,因為它拆開來是日光,然後它是名詞,也是動詞,我覺得謝謝晃晃,送給我們書店這個名字。
後來我得知晃晃這兩個字,在布農族裡叫vala vala。其實是心靈自由探索的一個過程。我覺得這個非常符合我想要的,所以整個過程從台北移居來台東,我自己覺得完完全全就是探索自己,去找到自己的過程。
那時候文化部希望我們提一個創新書市的計畫。我就在想說剛好要做串聯,我們也就盤點說,台東的書店大概有多少?什麼才是書店?然後有沒有一些共同的理念,那時候第一次就揪了台東的一些書店夥伴去聊這方向,後來我開始想,會希望是永續的,就是從我書店裡面由影痴俱樂部跟良食合作社開始,我自己會希望它不是只有一次性,所以乾脆就透過這個機會,就把大家串在一起,自創一個品牌,書書果實。
單打獨鬥都很辛苦。平常大家各自在各自書店,可是要一起做什麼的話都很好,所以我覺得它是滾動式的,它可以橫向串聯,串到哪裡我也不知道。然後我就覺得這樣串,其實對我們來說,比較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這一次市集我自己蠻感動的,是有多語言的不同單位,有台語,也有客語,還有排灣語,還有日本朋友,所以有日語區。我覺得這就是符合台東的多元,我們族群多樣跟語言多樣。
其實我比較幸運,我不是把書店當作我的主要收入,因為我們自己有其他的工作。就不會說每天擔心今天賣幾本書。對我來說,這個空間比較像我的一個基地。一開始是自己顧店,然後一方面也在這邊工作,可是我發現我的時間會切割。慢慢的,我們有很棒的夥伴進來,我就把第一線的書店交給他們,然後我自己會比較是做幕後,甚至很多提案都要自己寫,然後開會跟接一些案子,再把案子拿回來,跟我的書店夥伴討論,就pass一些部分給他們。我覺得主要是找到對的人,他們也是喜歡書的夥伴。
現在的孩子是流動式的,就很像李小龍曾經講過Be water。我覺得就是一個流動的,他是很彈性的,我發現孩子他可以培養他自己的能力,可是他也可以不要固定的守在那,可以彈性的接工作,甚至不一定要有這個點,像我自己為什麼會從台北移居來台東,人家會說憨膽,可是因為我在二十年前,其實是透過網路接案,所以我敢來到台東。
現在很多人討論的二地居,我覺得這個應該都是未來的趨勢了啊。我以前就是這樣子。可是我們以前不會講二地居,也不會講什麼地方創生,其實以前就是社區營造,這種概念,只是換一個名詞而已,那重點是你知道你自己是誰。
在台東,更棒的是,我跟很多原住民族相處後,我發現其實血統不是問題,真正的是認同。當你有了認同之後,你在任何地方其實都能游刃有餘啦,跟在地做很棒的互動。慢慢的這幾年,我有感覺到跟大家的合作更順、更愉快,也是因為大家認同。我覺得一開始是我個人需要書店,然後沒想到這間書店也陪伴著台東人一起成長。
台東縣台東市漢陽南路139之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