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掀冊店

掀冊店

關於土地,大家都往上看、往外看,
但是忘記往下看

林秀芃

我在國小畢業的時候去新加坡念書,那個時候真的就是一個異鄉人,在學校裡常常會被同儕問說你來自哪裡。那時候我就會常常思考,我是台灣人,可是台灣是什麼樣的地方,我要怎麼樣介紹給我的同儕認識,我那時候其實很困惑。

這個心情,我覺得也不是只有在旅外的台灣人或是旅外的其他的人身上,其實也許對苑裡的人也是,就是他在外面不知道要怎麼介紹苑裡。我們過去介紹苑裡可能最快速讓大家知道的方式是說,我們在兩個台灣很有名的媽祖的中間,一個叫白沙屯媽祖,一個叫大甲媽祖,這麼一說大家就立刻知道苑裡。

我們想一起來努力,讓這邊的人對自己的家鄉能夠更自豪更有自信,不是每次到了高中一畢業就離開這裡去外面就學,然後去外面工作,就不回來了。

「教芋部」我們也做了六、七年,陪伴學生們走這段自我探尋的路,他們有些人已經大學畢業,有些在唸研究所的,也有些是從高中畢業回來,跟我們一起工作到他又回去唸大學。這些人,可不可以再回來陪更多苑裡的在地的青少年,走過這一段,然後找到自己驕傲的事情?就像我們曾經陪伴過他們那樣。

有時候人們的生活當中,很多東西不是你想得那麼清楚的,你可能需要一個摸索的過程,需要一個摸索的空間。那書店就應該是這樣子的,是個美麗的邂逅的空間,就是它不會有一個關鍵字告訴你,說我輸入這個關鍵字,我就會得到什麼。你有可能是從旁邊摸到,發現原來也有這樣子的思考的,原來曾經也有人這樣子想過。我覺得這就是書店它無可被取代,提供書的、閱讀的最重要的原因。

可能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吧,就是你在某一個階段,其實真的也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或是自己的困擾是甚麼,你沒有辦法用文字去描述,所以你在言說當中無法說得那麼清楚。那時候你可能只是需要有人好好陪著你而已。可能有一些人很幸運,是書陪著他,他就透過閱讀,可以去處理他的那個狀態。這邊真的有很多青少年是帶著這樣子的心情來到書店的,我不能說真的可能改變他什麼,可是可能他進來後就多了一分支持他的力量,這件事情對他人生會有很不一樣的啟發也好,還是也許他那個階段所感受到的困擾可以暫時被緩解。

重不重要呢?好像如果今天我要跟公部門介紹我們書店的重要性,這可能聽起來不太重要,因為我的營業額沒有增加更多。然後我可能也沒有真的因此而推更多的書,但可能你會感受到「人不一樣了」,這件事情是很微小的改變,但是對他可能是重要的,然後對於我們的存在意義也是很重要的。

一開始這附近的長輩,不知道什麼是書店,我們就說我們是賣書的,然後他就說那有賣文具嗎?然後我們就說有一些獨立書店是會賣文具,但我們剛好沒有。現在營業的時間,雖然沒有到晚上,但我們晚上還是都會在這個空間裡,可能是看書或辦公這樣子,所以我們這邊都會亮著。後來就有一個長輩跟我們說,他們其實蠻開心的,就是覺得這個街區有年輕人進來,然後晚上有一盞燈亮著,在那邊守候著,他們感覺這樣。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好的意象,它是真實在這個空間存在,點亮一盞燈。我們也曾經幫過隔壁跌倒的長輩,家裡都沒有年輕人幫忙送醫,是我們去處理的。除了這個實體空間的燈的意義,其實可能對青少年,說不定長輩來講,感覺是在一片黑暗中的一盞燈,告訴你,不孤單,這樣的事情很難把它轉換成真實數字呈現出來。

我曾經跟著農人一起下田學種稻米,下田的第一步會覺得,哇,這個水好深啊。這好像預示著我後來的未來,就是踩入一個深水區,那個水好深會讓你想要用力的把右腳拔上來的時候,你的左腳卻會陷越深,所以你就看到那個農夫速度很快,健步如飛的在那邊插秧,然後我在後面陷在泥濘,終究還是掙扎著。

關於土地,過去我自己可能沒有這樣看待,大家都往上看、往外看,但是忘記往下看。開這間書店對我來講也蠻重要的,就是跟著夥伴育育他們重新思考,如果我們往下看的話,這個世界會長成什麼樣子,或是自己的家鄉應該是什麼樣子。

苗栗縣苑裡鎮新興路35巷22弄32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