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小兔子書坊

小兔子書坊

要做那個唯一 不是第一

黃淑貞

未來十年,我想要採預約制的概念,就是像那個醫師問診的概念,就是你跟店主約時間,我們就可以坐下來陪你喝一杯茶,我就是聽你講,從你的故事當中,也許我們就會隨意的盲選一本書,可能是你最近需要的,也許你可以給自己半天時間好好的靜下心來閱讀,把這本書帶回家。

現在的大人有很多包袱,導致你很常也很隨便就拿面具掛在臉上,可是當你要面對自己的時候,反而不知道自己是誰又在哪裡。我覺得就是要去學習自處獨處的能力,不是說要跟誰誰誰聊天,而是說你怎麼去覺察自己的感受跟情緒,我覺得繪本真的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媒介。

我們在店裡會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做一個自由書寫。記得有一位客人他就寫、寫、寫,很認真的寫完,然後當他跟我們朗讀分享他的文字時,我們才驚覺到原來他的過往曾經有一度是這麼的低潮,就是失去了很多,失去了先生,也失去了金錢,就是什麼都沒有,就連他的好朋友都不知道這件事情。也就是說,我們透過一個活動,洗滌他的內在,雖然那個傷痛還是在,可是至少他可以察覺到原來自己對這件事情卡了那麼久。

繪本,它很像一個鈎子,不曉得會把什麼東西勾起來,也許就是你內心的垃圾,但這就是提醒你,你就是大概要清了,即便已經過了幾十年。

我覺得這個書店是一個燃料,給社會這個機器一個不同的動能,這個動能會是打破原本的框架。也就是我們在集體的社會行為當中,太多似是而非再加上太多物質的追求的時候,其實更重要的應該是真相,關於人的真相,關於人的連結的真相。這些才是我覺得書店或者是閱讀,可以帶給現代人的一個定錨。

所以我覺得實體空間一定是有它的必要性,因為那個連結,要不然你買書到處都可以買啊,為什麼他一定要跟你買?

有個女孩,大概是剛出社會,進來書店,我跟她聊了一下,發現原來她小時候有來過書店聽故事看書,但是已經好長一段時間書店不在她的日常裡頭了。她工作一段時間,產生了一些迷惘,因為她自己也很想要創作,可是又被工作綁住。在這個過程當中,她自覺應該要改變些什麼,然後她就想到這一家店。我覺得是非常、非常動人的一個經歷,讓我覺得還好、還好這家書店還在。

我希望我的孩子也可以透過閱讀來認識自己,然後藉由個人的觸發點,才連結到外界,連結到世界,連結到不同的議題上面。我們一般民眾的這些閱讀的素養跟養分真的是很慢,所以我就決定要走出去,把我們平常在店裡面做的事情,拉到公園去做就對了。

後來發現公園實在是太熱了,所以我在書店有個這樣的活動,就是一個月、一個禮拜會有一次,就是你只要來三十分鐘或四十分鐘,我就會講故事給你的小孩聽,但是呢,你不是把小孩放在這兒,我希望家長是一起的親子共讀。後來才延伸到大人的讀書會,因為媽媽越聽越有感覺,再加上那個時候因為孩子的作息,所以早上十點我就開店了。我們這邊集結了好多全職媽媽,每一次如果坐滿,大概可以有七、八組的親子,我就這樣做了兩三年。

我曾經看過一本波蘭的繪本,整個畫面就只有一條河流,然後每一個頁面河流都在那裡,我們可以看到一百年、兩百年過去了,這條河所圍繞的城市的改變。我就在想我們中壢的老街溪,很常都是用生態的角度在講,那也許我們可以用歷史的角度來講,每翻一頁,老街溪都是在同一個地方,然後就從台灣近百年的歷史,重新再去做一個爬梳,看看哪些重要的事件是圍繞著這條河流發生的,譬如說1977年的中壢事件,很多人是因為看了這本繪本,才知道原來桃園曾經有這麼接近民主的一個街頭抗爭。

所以說我們的繪本是一個觸發點。

開書店的人這麼多,可是我相信會開書店的人又會寫故事的人應該也就更少了吧。開書店又會寫故事,然後又寫桃園故事的人,我覺得可能只有我一個。我常常就是說,你要做的是那個唯一,不是第一。

桃園市平鎮區民族路二段193巷15弄61號

bottom of page